师道·光华 | 殷杰:助力应急减灾,共建美好社会

发布时间:2022-05-12 浏览量:10


今天是我国第14个全**灾减灾日,今年全**灾减灾日的主题是“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在自然灾害面前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提高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掌握自救自护知识以及提高防灾避灾减灾的能力,真正做到“救”在身边、“救”在当下。在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就有这样一位老师,他致力于高精度洪涝数值模拟与风险研究,为我国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与防汛减灾提供辅助决策依据,他就是殷杰老师

殷杰,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多年从事城市洪涝灾害的研究,其自主研发的城市洪涝实时模拟系统及撰写的多份防洪减灾决策咨询专报被国家和上海市有关部门采用,同时应用于重点城市防汛减灾的实际工作中。殷杰老师在专业领域建树颇多,先后获得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2)、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14)、华东师范大学青年科学奖(2018)和中国地理学会青年科技奖(2019)等荣誉。不仅如此,殷杰老师还致力于在校园和社会上宣传防灾减灾,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践,造福于社会。

在第十四个全**灾减灾日前夕,我们有幸对殷杰老师进行了采访。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殷老师随和亲切,对我们关心的每一个问题进行了细致和耐心的回答。


教育护航,未雨绸缪

当被问及如何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能力时,殷老师表示,开展风险教育是提高风险意识的重中之重,可以通过学校和社会的公共教育,利用包括自媒体在内的各种信息传播手段,向公众普及防灾减灾救灾的知识,达成良好的宣传效果。至于防灾减灾能力的提高,则需要进行系统的科学规划和能力建设。首先,在政府管理部门主导下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一案三制”为代表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建设,如2018年设立的应急管理部就是我**灾减灾与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其次,要充分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力度,提高预警预报精准度、抢险救灾的及时性以及应急处置和风险防控能力;最后,要加强防灾减灾工程的建设,完善灰色硬工程(如堤防)和绿色软工程(如生态工程)相结合的措施等。以上都是防灾减灾救灾中不容忽略的步骤,殷老师最后进行总结,只有完善应急预案和风险规划,做到从近期到中远期、从事前风险防范到事后应急处置都有相应的应对措施,才能尽可能地将灾害影响降低到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尽可能减小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勤思乐学,触类旁通

在采访中,有同学对自然灾害的研究与当下疫情防控是否存在相通之处提出了疑问和困惑,殷老师就此表达了他的看法。殷老师认为,灾害的研究与疫情的研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当下爆发的疫情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广义的自然灾害,其产生同样来源于自然界中的因素。总而言之,无论是对自然灾害还是疫情开展研究,首先都需要从它的规律和机理入手,再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的评估,最后基于评估的结果,应及时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


夯实基础,开拓思维

自然灾害的研究涉及到地理、数学、统计、物理、经济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有很多同学对此产生了较大的兴趣,也希望未来在这一领域有所深造。关于同学们的未来意向和专业学习,殷老师在采访中也给出了他的建议:“第一,希望大家能够夯实自己的学科基础,查找和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广泛和深度的思考。第二,科学研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步骤,那就是发现问题,对于自然灾害研究热点话题的了解,同学们可以关注媒体的相关报道并从中发现问题,再利用专业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另外,殷老师表示不同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也非常有利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他建议同学们多了解其他学科中相关知识,在今后的研究中开拓思维和眼界。


殷老师的谆谆教导让我们受益匪浅,在此衷心感谢殷老师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不断学习和宣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共同守护我们美好的家园。